吴河江、涂艳国
《教育研究》
《教育研究》创刊于1979年,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全国性、综合性教育理论学术刊物,以刊登教育科学论文、评介教育科研成果、探讨教育教学规律、传播教育教学经验、宣传教改实验成就、开展教育学术讨论、报道学术研究动态、提供国内外教育信息为主旨,引领教育前沿和热难点问题研究,助推教育学者成长,是教育理论界首选的权威刊物。
创刊时间: 1979年
刊号: CN11-1281/G4
主编: 张彩云
学术动态
更多
新思想指引教育新征程
教育强国建设的底层逻辑与顶层设计——教育如何助推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褚宏启
专题
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指数与贡献测度——基于教育生产函数的测算模型与分析框架
朱德全、彭洪莉
边疆民族教育服务共同富裕的发展图景
苏 德、张苗怡
教育基本理论
“五育”何以“融合”
项贤明
学校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基于心智结构的视角
阎光才
课程与教学
课程诗学的理论探究与实践路径
杨澄宇
基础教育
教研制度:强国建设的教育基石
朱永新
共生素养辦析及其在中小学场域中的培育
覃泽宇、孙杰远
高等教育
大学机构改革的“主体”逻辑与思维转换
罗志敏
教育经济与管理
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的教育治理现代化变革
张志勇、赵新亮
教育信息技术
智能技术讲步如何促进学生发展
吴砥、郭庆、郑旭东
教育发展战略
科教何以兴国:大变局中的政策议程及中国实践
张学文
教师教育
国家有为介人促进中国教师专业化: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
孙阳、张民选
新思想指引教育新征程
教育强国建设的底层逻辑与顶层设计——教育如何助推中国成为世界强国
褚宏启
职普融通的当代涵义与实践框架——基于技术及职业关系演变的分析
徐国庆、余韵
两会代表委员谈教育·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笔谈)
王定华、庞丽娟、任少波、梅兵、马怀德
高质量教育公平——新时代教育公平国家战略引论
程天君
教育强国建设的历史逻辑与文化基因
徐辉、滑子颖
文化软实力与教育强国建设——国际比较视野中的中国实践
刘益东
源与流:中国教育文化基因论略
曾瑶、张广君
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构建与中国方略
课题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强国重要论述的四重逻辑
李志明、赵心慧
探索创新心智规律 促进创新人才发展
林崇德
中国教育发展进程与新时代教育变革走向
葛道凯、陈永可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笔谈)
顾明远、朱永新、杨晓慧、管培俊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体系与时代价值
刘复兴、李清煜、张剑
大历史观视域下教育综合改革的内在动力与文明意蕴
刘同舫
统筹推进育人方式改革的逻辑与路径
韩震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笔谈二)
徐辉、田慧生
专题
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指数与贡献测度——基于教育生产函数的测算模型与分析框架
朱德全、彭洪莉
边疆民族教育服务共同富裕的发展图景
苏 德、张苗怡
究竟是谁成为了乡村教师——基于人力资本类型与师范生就业选择的调查分析
徐国兴、王重光
组织变革视角下乡村小规模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尹浩字、赵丹
推进拔尖创新人才的一体化选育
景安磊、周海涛、施悦琪
从优胜到兼济:拔尖学生志趣形成中的价值倾向
陆一、冷帝豪、沈哲妍
世界强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多元模式与中国选择
李木洲、孙艺源
从“新基础教育”到“生命•实践”教育学——叶澜教授访谈录
本刊编辑部
“新基础教育”研究30年:历史回溯、演进逻辑与时代贡献
李栋、李政涛
“生命•实践”教育学:中国原创与中国贡献
王枬、皇甫科杰
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实践逻辑与未来走向
王新凤、钟秉林
新高考改革与优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
覃红霞、方芳、周建华
“育一选一考一教”一体化:高考综合改革新图景
庞颖、徐东波
学生高考升学信息获取差异与“信息鸿沟”跨越
吴秋翔
数字时代国家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关系审视——兼论教育法法典化的底层逻辑
申素平、赵赫栋
教育法典中教育权利核心概念重构
马雷军
我国教育法典法律责任编纂
刘旭东
论教育家精神的培养
靳玉乐、王潇晨
我国师范生公费教育:成就、挑战与愿景
李广、秦一铭、柳欣源
人口变动下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结构性矛盾与分类优化
秦玉友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教育师资需求及供给预测
王红、池志阳
人工智能时代的真理问题与教育责任
徐子燕、石中英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的逻辑——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
孙立会、周亮
研究型大学赋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困境与突破
卓泽林
高等教育科类结构与产业结构耦合的国际比较
商润泽、刘宝存
教育基本理论
“五育”何以“融合”
项贤明
学校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基于心智结构的视角
阎光才
基础教育学的学科逻辑
范涌峰
智能时代知识变迁中的教学知识变革
鲁子箫
中国特色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内在逻辑与本质特征
冯建军、温晓情
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传统之维
陈建华
数字化时代的伦理转向及其教育因应
邹红军
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内涵及其关系
侯怀银
教育机器:一种人类教育的新范式
谭维智
无言之教与个体成人的超越性——《论语》的教育哲学再解
刘铁芳
论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根本问题
王鉴
人工智能促进生命生长的教育哲学思考
刘旭东、倪嘉敏
中国农村教育现代化的文化自觉
肖正德
中国传统“功夫”的教育意蕴与现代转化——兼论中国教育学话语创新的取径
孙元涛、陈港
教育的“反浪漫”现象与浪漫传统重塑
王乐
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生成逻辑
孟照海
家庭教育的价值回归与困境化解——朝向个体成人的教育
杜薇
中国特色教育学的范畴构造与自主知识创新
郭元祥、李冰雪
教育定义的陷阱 —基于谢弗勒《教育的语言》的六项推论
丁道勇
教育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理论逻辑和实践进路
王振存、张清宇
文化记忆:民族精神的赓续传承及当代培育
杨茂庆、刘振芳
论教育诠释的限度
郝德永
教育研究的时间转向
张家军、李兰
论教育机制
杜时忠、叶贞莹
课程与教学
课程诗学的理论探究与实践路径
杨澄宇
基于学科实践的教学认识刍议
车丽娜、徐继存
大单元教学:学习科学视域下的教学变革
刘徽
全球化背景下课程改革的话语转向
胡定荣
课程的选择性:证成与达成
程亮
新时代学校美育观的确立与发展
易晓明
从“适应未来”到“共同生活”——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情境观
叶波
中华美育精神理论透视与美育浸润行动场域创构
赵伶俐、张颜
基础教育
教研制度:强国建设的教育基石
朱永新
共生素养辦析及其在中小学场域中的培育
覃泽宇、孙杰远
优质均衡:义务教育走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理路
柳海民、满莹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结构一功能的理论视域
周晔、彭宇
普通高中学位扩容的理性回归与资源配置优化——基于超大特大城市的考察
窦亚飞、吴开俊
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回应性审思——走向文化理解、反思与实践
全晓洁、蔡其勇
构建互惠共生格局: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创新路径
赵德成、李威璎、李冠宇
融合教育中共同价值观及其推进策略的全球图景——基于21世纪六大洲文献的系统综述
侯晶晶、史晓倩
家校合作如何影响留守儿童社会情感能力发展
蒲蕊、崔晓楠、钱佳
教育资源配置改革与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来自北京市多校划片政策试点的证据
童健、岳童、张聪
乡村定向青年教师期内流动探因
周小李、谢涵
城乡融合与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耦合态势及协同路向
张旸、黄婕、胡群鸽
基于学龄人口新格局的基础教育师资调配机制优化
李新翠、张现苓
高等教育
大学机构改革的“主体”逻辑与思维转换
罗志敏
大学文化资本:生成逻辑与积累机制
胡钦晓
全球科学体系中的层级结构与开放结构——基于我国学术人才国际流动与知识生产的分析
陈丽媛、荀渊
新型大学组织与城市耦合发展态势研析
阙明坤、俞健
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会影响父母健康吗——高等教育代际健康回报的实证检验
刘凌宇、蒋凯
高等教育集聚布局及其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基于中美数据的实证研究
田浩然、李立国
谁治理:论大学治理主体
周作宇
读书何以有用——高等教育扩张下高水平大学的教育收益及阶层分化
周丽萍、孙晓哲、岳昌君
新制度与小革命:德国应用科学大学的制度化及其高等教育体系转型
陈先哲、李梓欣
教育经济与管理
面向教育强国建设的教育治理现代化变革
张志勇、赵新亮
民办学校公共服务职能论析
劳凯声
教育回报率显著高于资本回报率的实证分析 ——基于1978年以来我国宏观教育回报率的测算
吴舒钰、李稻葵、厉克奥博
新时代中国教育政策过程的理论逻辑
李廷洲、郅庭瑾
教育何以促进共同富裕——基于200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张茂聪、黎敏辉、范晓婷
教育惩戒的公私法融合规制路径
林鸿潮、王进威
教师评价数据化的生成隐忧与价值旨归
王超、孔令帅
我国教育学跨学科知识扩散研究 —基于引用大数据的透视
王树涛、吕鑫磊
社会少子化、刘易斯拐点与家庭教育投资——基于资源再配置的研究视角
陈武元、陈祎、蔡庆丰
中国特色教育督导:历史逻辑、治理特征和发展趋势
燕新、张文静
择“优”录取:顶尖大学博士招生录取决策研究
张熙、王严淞、郭二榕
教育信息技术
智能技术讲步如何促进学生发展
吴砥、郭庆、郑旭东
数字化转型何以重构智慧教育新空间
孙雪荧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空间正义逻辑与发展路向
徐小容、杨雨倩
教育发展战略
科教何以兴国:大变局中的政策议程及中国实践
张学文
在危机应对中投资于未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全球教育财政政策分析与启示
王建
教师教育
国家有为介人促进中国教师专业化:理论模型和实证检验
孙阳、张民选
论教师权威的正当性
裘指挥、付欣悦
加强师范性不能局限于就“师范”言“师范”
扈中平
教育家精神: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理想
刘志
超越教师伦理困境 —兼论教师教育信念培育
董辉、高文心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
唐明超、朱晓宏
热点聚焦
2023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
本刊编辑部
教育学研究的热点与未来展望——基于2023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转载论文的分析
宣小红、史保杰、惠文婕
成人教育
百年学术史观照下的中国成人教育研究
乐传永、叶长胜
教育史
底色•基石•津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近代教育家的影响
田正平
中国古代教育话语体系中的历史智慧——以朱熹理学思想为中心的考察
孙杰
教育优先:清末新政中的科举策试改革
刘海峰
德育
德福关系视角下道德动机难题的生成与破解
李建国、张会
从“理性”到“理由”:社会与情感能力培养的规范性审视
唐汉卫、黄忠敬
国际道德教育研究核心主题的演变——基于《道德教育杂志》刊文的自然语言处理分析
张悦、白佳蕊、吴清扬
国际与比较教育
美国顶尖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范式及其转换
段世飞、张 宁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改革:美国模式与欧洲模式
臧玲玲、刘宝存
教育研究方法
教育科研新范式: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科学研究
刘三女牙、郝晓晗、李卿
实证研究浪潮下教育实验的式微与重建
宋岭
职业技术教育
职业教育如何塑造劳动者形象——建构劳动者形象的逻辑理路与实践路径
董照星、罗生全
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
职业教育社会认同的理论模型与提升策略
祁占勇、冯啸然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空间治理——基于社会空间理论的分析框架
朱成晨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技术现象学追问
赵磊磊、董艳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时代路向
张等菊、安雪慧
人口变化背景下欧盟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改革图景
吴雪萍、张靖佶
数字技术赋能职业教育教学空间的协同建构
潘海生、林旭
教育心理
教师心理健康:现实样态与风险防范
靳娟娟、俞国良
争鸣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语言局限:一种从“观看”达致理解的教育
高洁、叶蕊、蔡春
超越工具理性: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教育价值
吴河江、涂艳国